《白鹿原》的修改并非伤筋动骨
有舆论认为,作者是在评委会的要求下做了修改,已经是“伤筋动骨”,以至于“面目全非”。对此,《白鹿原》的责任编辑和终审之一、副总编何启治说:“评委会的主要修订意见是‘作品中儒家文化的体现者朱先生这个人物关于政治斗争翻鏊子的评说,以及与此有关的若干描写可能引起误解,应以适当的方式廓清。另外与表现思想主题无关的较直露的性描写应加以删改’。目前来看,删去的文字主要集中在两段,前后加起来只有两千多字,所以不存在‘面目全非’。”修订后的《白鹿原》成功地去掉了枝叶上的一点瑕疵。
获奖作品都不是浮躁之作
对于此次获奖作品“并非众望所归”,“听都没听说过”等说法,社长兼总编陈早春认为,这几部获奖作品都是符合主旋律兼多样化的指导方针的,且都是一版再版的好作品。如《白鹿原》再版三次,《骚动之秋》再版一次,《战争与人》共获四次国家级图书奖。以“没听说过”来否定,是不负责的说法。
副总编高贤均说,这几位获奖作者都不是浮躁的作家。像王火创作《战争与人》,构思始于50年代,创作时间长达30年;刘斯奋写《白门柳》也用了17年;《骚动之秋》是刘玉民3年创作的心血结晶。(《中国文化报》98.2.17孙小宁文)